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春节古代习俗与现代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春节古代习俗与现代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的春节习俗与今天不一样吗?古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还有一个月就过年了,大家买新衣服了没?是不是又被长辈叫去贴对联了?准备好接受亲戚的问候了吗?
其实皇帝跟普通人一样,也要穿新衣服、贴对联、发红包。
今天朕就对比一下,看看清朝宫廷过年,跟现代人家里过年,有什么异同。
放年***——现代人,一般放七天,也有十天的,当然学生党还有一个月的寒***(吃朕一拳)
清宫,清朝人上班一般没周末,平时放***也少,所以过年有将近一个月***期,一般放***时会把办公的印章收起来,简称封印。
但是,国家大事来了,皇上可以不处理吗?
明显不行,所以皇帝一般在26日封玺,初一那天就要开始重新办公,满打满算也才5天。
贴对联——现代人,过年当然要在门口贴对联,相信不少人又回想起,要撕掉上一年对联时,被纸张低劣质量所支配的恐惧。
清宫,在贴对联这方面,清朝领先现代不止一点点,宫内***用挂对联的方式,容易拆卸、方便保存,过完年取下来,干净无残留。
同时妃子和宫女们,也会纷纷用彩纸剪出各种形状,贴在窗上,叫“贴春花”。
红包——现代人,收红包,是最能体现过年气氛的活动,也可能是支撑现代人过年的,最重要因素,但是有人可以收红包,就意味着有人要发红包……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清宫,皇帝要发很多红包,除夕晚上的时候,皇帝要赏给军机大臣、皇子皇孙、,后宫嫔妃乃至总管太监、首领等人,精绣辞岁荷包一个,包内一般放一个五钱银锞子,有时还会加上自己亲手写的“福”字,外加赏赐银子。
新衣服——现代人,大家都会提前一个月,买好新衣服、鞋子,到过年的时候,穿出来争奇斗艳。
清宫,至于皇帝过年要穿的衣服,那就厉害了:明***缎绣龙袍,全身有九条龙和十二章纹样,都是用金线、彩线绣成,整件衣服色彩斑斓、喜庆吉祥,表达了皇帝希望国家万世升平、***子孙万代的思想感情。
年夜饭——现代人,除夕晚上,大家会和亲戚朋友一起,吃顿丰盛的团圆饭,一般会有鸡和鱼,寓意着有计和年年有余,这是民间流传下来的特色。
清宫,皇帝平常都是一个人吃饭,除夕的时候,会和后宫妃嫔、皇亲国戚一起吃团圆饭,大家严格按顺序坐好,先上冷膳,再上热膳,最后是酒宴。
宫里的饭菜一般也没有特殊寓意,因为整个流程总共会上差不多40道菜,绝对吃不完,但是吃不完也没关系,一般会赏赐给其他大臣,不会浪费!
看春晚——现代人,吃完年夜饭,当然就要开始看春晚了,虽然大家每年都扬言说“今年肯定不看春晚”但最后总是口嫌体直,毕竟不看春晚……
第二天什么梗都不懂啊!
清宫,宫内也是会看春晚的,在漫长的宴席之间,会表演助兴的承应宴戏,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皇帝不仅喜欢看承应戏,还会自己上去演,所以清朝皇帝不仅能看春晚,一言不合还能上去演春晚,比现代人高到不知哪里去了。
吃零食——现代人,看春晚自然少不了零食助阵,糖果、水果、点心……
大家边嗑瓜子边吐槽春晚,实在是过年必备。
清宫,宫内也有各种零食,各宫要摆吉祥盘、消夜果盒,里面是干鲜果品和各种糕点、糖,摆出吉祥图案,同时具备可观赏性与可解馋性。
除了宫内有专业大厨做点心,宫里的妃子和宫女,还会相约齐聚一室,一起做点心。
既然后宫一起做点心,自然也免不了大家暗中较劲,但是每年都是娘娘做的最有新意,每次都从妃嫔中脱颖而出,深得皇上的喜爱
【喜欢作者的清奇文风和脑洞***,欢迎关注:朕说】
古代春节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而元宵佳节,帝城不夜,各地***赏灯之会,猜灯谜、百戏杂陈,普天同庆。这些充满浓厚民族特色的传统风俗,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不是从古代穿越过来的,也不曾穿越到古代。要谈谈古代年俗,只能从文献中寻找,比如《红楼梦》。
现在的春节,到初六就过完了,初七上班,回到生活的本来轨道上。但是古代的春节(一般不称为“春节”,而叫“年”,要隆重得多,时间也长得多,至少要持续到十五以后。以就是说,元宵节不是单独的节,而是春节这个大***中的一个小***)。
从黛玉进入贾府,到八十回终了,应该跨越了好几个看着。但对春节的详细描写,只有一次,还是一半用宝琴的眼光来看的。
祭祖、进宫朝贺、请客吃酒看戏,直到十五元宵节酒宴,贾府的习俗与今天同中有异,这也不必细说。只是这半个多月的时间里,贾府多了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他,就是贾敬。
当初冷子兴向贾雨村、也是向读者介绍贾府,是详荣府、略宁府。其中提到贾敬“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让他袭了。”而贾敬自己“不肯回原籍来,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
冷子兴的叙述,带有旁白的性质,应该没有故意的曲笔,都是可信的。有读者据此认为,贾敬早已出家,甚至推测惜春身世有异、来路不明。真是粗疏荒谬。冷子兴只说贾敬“和道士们胡羼”,哪里说他出家了?
出家就是舍弃了家庭儿女,再不算家里人。但前文贾敬过生日,小厮说到“我们爷原算计请太爷今日来家来”,如果出了家,怎么还能回家过生日?“前日听见太爷又不来了”,今年没回来, 以前有时候是回来的。
在除夕祭祖的时候,贾敬不仅是“主祭”,并且在祭祀之后,“忙退出至荣府,专候与贾母”。只有看清了这句话,才会明白下一页(大部分纸质版的下一页)尤氏留贾母吃饭,贾母为什么不肯,并且是“每年都不肯赏些体面”——儿子侄子在那边等着呢,并且是胡子苍白的老侄子老儿子,贾母好意思在这边久留吗?
如果这一段你还不相信,请再往下看。半个月后元宵节,贾母在花厅摆酒家宴。这次贾敬没有出现,书***意交代:“贾敬素不茹酒,也不去请他,于后日十七日祖祀已完,他便仍出城去修养。便这几日在家内,亦是净室默处,一概无听无闻,不在话下。”
再也不能忽略了吧?贾敬是春节前回家的,过完正月十七再走,在家住半个月的时间。你还以为贾敬出了家吗?出家人可以春节回家过年、就像放年***一样吗?
别再胡说“贾敬出家”了,人家只是住在庙里“清修”或者“胡羼”,根本没有出家。也千万别耸人听闻地分析惜春的所谓“神秘身世”了、胡说惜春是私生女、是其母外遇的孽子了,贾敬没出家,偶然还会回家,当然可能生有***。更不要片面夸大贾府的权势、奇怪尤氏竟敢把玄真观“所有的道士都锁了起来”了,那不是事出无因:人家的人,在你庙里寄住,结果出了人命,当然有权力问个究竟。
贾府势败之后,宝玉、惜春分别出家。但是在败落之前,想要出家,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春节古代习俗与现代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春节古代习俗与现代习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