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在线_柳州综合信息第一门户

宋朝春节习俗-宋朝的春节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宋朝春节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宋朝春节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宋朝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宋朝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宋朝基本上进了腊月就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夕”。宋末元初周密有《武林旧事》一书,记载了南宋时期杭州过年的盛景。

(杭州宋城)

宋朝春节习俗-宋朝的春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过年***购一般从阴历十月就开始了,在杭州朝天门内外有专门卖年货的集市,包括服装、新历书、各种各样大小门神、桃符、钟馗、狻猊、虎头,以及金纸剪出的五彩镂空花样、春帖子、幡胜等等;

腊月初八,各个寺庙和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一种菌类)、柿子、栗子等物熬粥,叫做腊八粥

医生和药店调配一些药物,包括虎头丹、八神、屠苏,用红色的药囊包裹,送给路过的行人,称作腊药。皇宫中也在这个时候大量调配腊药,并赏赐给大臣和皇室成员;

各家各户把互相馈赠的礼物装在盒子中,不论好坏贵贱,代表心意,叫做“馈岁盘合”。有送礼物的,就有回礼物的,大街上满是提着这种盒子、抬着酒水羊肉走来走去的人群;

腊月二十四,叫做“交年”,用花饧(糖)和米饵祭灶神,还有糖豆粥,叫做“口数”。普通百姓就开始傩戏来求神,到处敲锣打鼓到各家“乞求利市”;

除夕,每家都用五色纸做成供品,在门口迎送六神。到了晚上也进入最热闹的时候:

至夜蔶烛糁盆,红映霄汉,爆竹鼓吹之声,喧阗彻夜,谓之“聒厅”。小儿女终夕博戏不寐,谓之“守岁”。又明灯床下,谓之“照虚耗”。《武林旧事》

整夜爆竹、锣鼓、音乐声音不断,夜空被红色的灯火映红,小孩子们可以整夜玩游戏,并美其名曰“守岁”。要在床下点一盏灯,叫做“照虚耗”。祭祀祖先有的是早上、有的在晚上,各家不同;

还有贴天行贴、百事吉剪纸、饮屠苏酒、吃胶牙饧(糖)等等,好多习俗是从北宋东京汴梁流传过来的。

皇宫中外人不能轻易进来,就用小女孩装扮成六丁、六甲、六神做傩戏,晚上准备很多消夜的果子,如蜜煎珍果、花饧萁豆等百余种。宫中嫔妃准备岁轴、珠翠百事、吉利市袋儿、小样金银器皿,并随年金钱一百二十文。

皇宫中的爆竹档次很高,外形有各种果子、人物,还有一副屏风外画钟馗,里面藏了药线,点着之后连续响上百声;

(宋朝皇帝就这品味?)

正月初一是大朝会, 皇帝和百官穿上最正式的礼服,***大旗仪仗三千三百五十人,这比北宋时期汴梁的规格已经缩减了三分之一;所有高级官员、太子等宗室成员、各州郡官员以及各国使节在紫宸殿为皇帝祝贺,一套拜年的礼仪和程序,最后再赐宴;皇帝先祭祖,再接受百官朝拜,最后在后宫接受皇后、太子等亲人的朝拜,晚上晚宴后放烟火、赏灯。

初一之后一直到十五都很热闹,主要以观赏灯火歌舞为主,整个杭州城从皇帝到***,再到市井小民普遍参与。歌舞表演有流动的,也有各青楼酒肆固定的,人们经常一边饮酒一边观看歌舞,开销并不多,“酒边一笑,所费殊不多”。从初一开始,一天比一天热闹,直到十五“元夕”达到最顶峰。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宋朝人怎么过年的,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了解宋朝风俗习惯,人文,社会生产力等等一系列条件。

在宋朝腊月到除夕这段时间,宋朝人要庆祝两个节日。首先是腊月初八的“腊八节”,又称“腊日祭”。一般在这一天,不管朝廷,官府还是黎民百姓都要选用一些小巧食材,煮成“腊八粥”,合家团聚一起食用。家家户户还得杀猪宰羊做好新年准备,由于当时条件限制,宰杀的牲口一时吃不完,就要将猪肉,羊肉,鱼肉腌制起来做成腊味,腊味不光可以作为年货,还可以储存到第二年夏天,或是可以作为邻里之间相互馈赠的礼品。

其次是腊月的最后一天,宋人谓之“除夜”,也是农历除夕夜。这一天活动一般比较多。

贴年画门神

由于印刷技术的进步,当时出现了木版年画,便于人们购买张贴。主要是为了驱邪避灾,祈求新年好运,以增添喜庆气氛。

燃爆竹

由于宋代火药技术就已经是十分先进的了,不仅能把火药做成战争的利器,而且也已经能开发出火药的民间用途,那就是普遍开始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除夕、春节放爆竹之俗逐渐盛行,爆竹之声通宵不绝。宫廷高院深墙内燃放爆竹的声音,传到了宫外。宫外大街小巷都有人竞相燃放爆竹。据载,宋朝的爆竹品种不下百余种,有单响、双响、连响。

吃饺子

宋朝称饺子为“角子”,饺子就是从这一词演变过来的。饺子是寄托人们美好愿望的吉祥之物。古书记载,早在公元5世纪,已盛行吃饺子,文献中说饺子“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不过当时的“角子”还带了些汤汤水水,宋朝人爱吃这类食物,至今仍有此种吃法。

守岁、拜年

除夕之夜,人们要守岁。,家家户户都会彻夜点亮长灯,一家老小把酒言欢,实在是热闹的不得了。农历正月初一,三更过后、五更来临之时,爆竹响彻天空,便开始了拜天地、祭祖先、互相拜年的活动。亲朋好友之间拜年更是免不了的。宋代这种繁荣的、大众的文化,与正心正举所提倡的传承人文、发展人文、振兴人文的理念遥相契合。

宋人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我们和宋代的人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但是承续的都是中华的文脉,中国人自身的精神气质,也通过春节得以延续。

宋朝是个经济发达的朝代,所以生活水平相对较高,进入春节前,就开始准备年货了。

腊月时节,家家户户就开始腌制猪肉,鱼肉等腊味。市场上一片节日红火气象,商铺竞售“各种锦装,新历,大小门神,桃符,狻猊,钟馗,虎头及金彩镂花,春贴幡胜(一种用金银箔纸绢剪裁制作的装饰品,有的形似幡旗)之类,为市甚盛”。街市上都是些冬季时蔬(撒佛花,韭黄,兰芽等),还有胡桃,“泽州饧”等糖果年货。小贩们沿街叫卖各种吉祥物“以备元旦悬于门首,为新岁吉兆(正月初一宋时谓之“元旦”,俗称“新年”,后世引入西洋历法,才改称春节)”。此外,街市上卖“爆仗,成架烟火之类”的烟花爆竹生意更是特别兴隆。还有用于庆贺元宵节的歌舞队经常在街上彩排,往往引的路人驻足围观。

许多商家还会开始准备礼物馈赠老主顾,通常都是些“门神,桃符,钟馗”之类。药铺会做些屠苏袋,用五色线扎成“四金鱼同心结子”“百事吉结子”送给老顾客,过年时悬挂门额上以“辟邪气”。

腊月二十四,是宋代历法上的“交年”,家家户户不论贫富,都要准备“五色米食、花果、胶牙饧、箕豆"等祭灶用品。夜间"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神"。市井上还有“迎傩”的祭神的队伍,敲锣打鼓,向各户人家“乞求利市”。还有些穷人趁着过年喜庆的气氛,“三五人为一队,装神鬼、判官、钟馗、小妹等型,敲锣击鼓,沿门乞钱,俗呼为'打夜胡',亦驱傩之意也"。

从腊月二十四日到除夕夜的这几天时间里,"士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寓意"推陈出新"、"辞旧迎新",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去。

到了大年三十,家家户户要"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岁之安"。祭拜完祖宗,社神,天地这些“团年”仪式后,就是一家人团圆的“年夜饭”。吃完年夜饭,宋朝时可没有“春晚”可看,只是宋朝的人更欢乐,这天晚上"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小孩子们则是迫不及待地到外面去燃放烟花爆竹,"爆竹鼓吹之声,喧阗彻夜"。除夕还有试年庚游戏,陆游《剑南诗稿》有云:“乡俗,岁夕聚博,谓之试年庚。”即将除夕这一天的***输赢视为预测下一年人生命运的游戏。为了打发晚上闲暇时光,很多人家都要准备一些消夜食品,也叫消夜果。《梦粱录》一书有描述宫廷内消夜果的场景,其言:“是日,内司意思局进呈精巧消夜果子合,合内簇诸般细果、时果、蜜煎、糖煎及市食,如十般糖、澄沙团、韵果、蜜姜豉、皂儿糕、蜜酥、小鲍螺酥、市糕、五色萁豆、炒槌栗、银杏等品,及排小巧玩具头儿、牌儿、帖儿。”供宫中皇子、女眷玩耍、食用。"

正月初一,新年伊始,朝廷会举行盛大而隆重的朝会,一大早,皇帝上朝,虔诚上香“为苍生祈百谷于上穹”,随后,皇帝给太后拜年,然后文武百官给皇帝拜年!民间更是热闹,街上到处是彩棚,销售各种好玩的小商品,“间列舞场歌馆,车马交驰”。在南宋时,临安市民“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宇,竟日不绝,家家饮宴,笑语喧哗”。朝廷还会放开赌禁三天,市民可以在初一初二初三这三天纵情***,许多商家也会以***方式销售商品。在新年这天,市民们都是“新洁衣服,把酒相酬”。过年要拜年,也是相沿已久的习俗,“士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

这些过年习俗和传统,千百年来,塑造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生成了一种春节文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宋朝春节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宋朝春节习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iuzhouonline.cn/post/80589.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