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在线_柳州综合信息第一门户

沙地春节习俗-沙地人过年风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沙地春节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沙地春节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南通沙地人的由来?
  2. 各地农村清明节禁止燃放烟花炮竹和烧纸钱,大家怎么看?

南通沙地人的由来?

       1、从汉代到公元11世纪,南通先后有扶海洲、胡逗洲、东布洲等沙洲与大陆连接。18~20世纪初,又有一批沙洲连上了大陆。四次大规模的沙洲并接,南通境域基本形成。 

       其中的海门、启东、通州,地理位置受三角洲的影响,北依黄海的地区形成一片片的芦围荡,以后当地俗语称之为“北荡”;南靠长江受其冲击形成一块块沙土,后当地俗称之为“沙地”。 

       2、由此形成了由江海汇成的冲积平原和黄海围垦海滩,土地的肥沃引来一群迁入的人们,首先迁入通地的是南面带有沪语口音的各姓户族,在此生根繁衍,安居乐业。也就是这一部分人,现在还带有沪地口音,随着时间的变迁,在语言语法结构,居住就俗交流,带有沪语变音的人,在沙地生长繁衍的后代,后称之为沙地人。 

       沙地人以语言划分为纯流派沪语系沙地人和夹杂通东方言的变沪语系沙地人。

        3、沙地人的由来

        远在唐代末年,长江入海口大量沉积的泥沙露出江面,形成沙洲。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始设海门县,在这以后的700多年时间里,海门不时遭到江逼海侵,坍塌无常,县治屡次迁移。居民最少时只剩下4200余人,转移至通东沿江地区,以后被称之为“江北人”。到了清初,崇明岛北侧额江域开始复涨出大批沙洲,于是,崇明的居民大批迁到新沙垦殖定居。他们保持了崇明的方言和风俗,这部分人就被称为“沙地人”。

       沙地人的祖先来自崇明,那么崇明人又来自何方?有人说太仓迁崇明,崇明迁海门,崇明人应来自太仓,然依据尚嫌不足。有人认为崇明人“根”在句容,根据是崇明人的小脚趾头与句容人长得一模一样。有人否定此说,认为那不过是“须”,而不是“根”,理由是一些崇明人在明洪武年间,因遭潮灾迁移至句容,明末清初崇明岛开始复涨,一部分客居在句容的崇明人又回到了崇明,这是崇明人自身的迁移。

各地农村清明节禁止燃放烟花炮竹和烧纸钱,大家怎么看?

各地农村清明节禁迁燃放烟花烟竹和烧纸钱,大家怎么看?


清明***期即将来临,按咱们民俗传统,在农村人们都会祭拜逝去的亲人,去坟地烧纸燃放鞭炮来缅怀逝去的亲人。现在有各地农村清明节禁止燃放鞭炮和烧纸,我非常理解,对此做法表示赞成。


清明节期间,扫墓祭祖因烧纸、焚香、点蜡、燃放鞭炮活动,常发生火灾事故,加之春季大风天较多,一旦可燃物起火,极有可能借着风势迅速曼延,例如:树林、草丛、高压线下、芦韦、草垛等,造成严重后果。据了解,近几年因上坟烧纸、焚香、点蜡、燃放鞭炮烟花的造成火灾事故频繁发生,很多当事人防火安全意识淡薄,一时的疏忽换来惨重的代价。

其实,表达哀思的方式有多样,例如用送鲜花祭拜过世亲人的哀思不是挺好的吗,一来不污染环境,二而也防止了火灾事故发生。虽说传统上坟烧纸、燃放烟花鞭炮习俗,一时人们还难以接受和改掉。
但是为了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为了防范火灾事故的发生,为了不污染环境,倡导文明祭祀,加强安全防范,***从我做起,以免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也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欢迎大家阅读留言,我是大家的"开心果",请多关注,谢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沙地春节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沙地春节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iuzhouonline.cn/post/79447.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